咸宁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
今天是:
微信公众号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 > 国资监管 > 考核分配

咸宁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:以“四向” “四要”抓好内控 增添发展新质势能

来源:市政府国资委 时间:2024-12-09

咸宁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咸宁高投集团)自2007年成立以来,一直致力于园区开发建设、土地整理、投资发展、资本运营等业务。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,高投集团以“强内控、防风险、促合规”为目标,坚持“四向”“四要”,深入推进内控体制机制改革,持续为集团发展增添新质势能。

向管理要规范,“单打独斗”变“齐抓共管”高投集团以责任为基础,以流程为导向,着力构建从最高层贯穿到最基层的组织架构管理链。通过“三领”,即坚持党的统领加强党对内控工作的全面领导,明晰集团党委的权责范围,定期听取和审议企业内控、依法治企及风险管理工作,确保内控工作在正确轨道上前进;把握发展要领以“管资本”和“管项目”两个中心为抓手,一手抓“管资本”,实行“1+3”管控模式,即“集团领航”带动“基金精准投资布局+金融业务链接产业脉络+供应链协同高效运转”,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。一手抓“管项目”,形成“集团主导+产城建设开发+产业园区运营+置业配套保障”“四位一体”管理机制,为助推园区企业升级、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新动能;齐抓责任引把内控建设列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强化党委主体责任、纪检监督责任、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、班子成员分管责任、部门公司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“五责”一体落实,扭紧内控体系建设责任链条。建立起领导有力、权责清晰、运行有效、监督有力的内控管理机制。

向制度要保障,“粗放管理”变“精细治理”把制度建设作为内控建设的切入点,推动业务工作与内控管理同频共振、联动互补。坚持“立规矩”,补齐内部管理制度短板。开展制度合法合规自查,推进制度“废改立”,更新完善财务管理、资产管理等工作制度21项,有效弥补制度前后不衔接、上下不配套、标准不明确等问题;突出“控风险”,围绕重点业务抓内控制度建设。紧盯工程项目建设、财务管理等重点业务,制定《建设项目工作流程指南》《财务管理制度汇编》等制度22项,健全管好“人、财、物”工作程序,逐步建立关键领域的风险防控机制;执行“并轨制”,促进内控与业务深度嵌合。例如,从项目评审、业务操作、反担保设置等方面制定8个全流程融资担保业务内控制度,有力推动担保业务提质扩面增效。今年来,与省科担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推出“园区联合贷”项目,联合省再担保集团和各大银行推出“再担创业贷”“再担园区贷”“首担贷”等系列创新业务模式,累计为超过3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0余亿元。截至目前,该集团构建了由103项制度组成的覆盖各业务领域的内控制度体系,为依法合规经营提供了科学制度保障。

向执行要安全,“被动应对”变“主动作为”以防范经营风险为目标,以“六抓”为抓手推进制度刚性执行,保障集团安全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。善抓投融资计划管理。加强年度项目融资及建设投资计划的研究审议,提高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。同时,每月向国资监管部门报送债券违约等风险监测情况。今年9月,高投集团以抵押担保成功撬动国开行湖北省分行7.6亿元RZPT债务置换专项贷款授信,有效防控债务风险;严抓预算绩效管理。实行资金预算月报制度,并纳入全年绩效考核,对申报预算与实际支出差异率高于30%的单位列为预算执行不合格单位,有效提升资金使用质效;强抓股权项目投后管理。加强项目投后的跟踪、监控、风险预警和后评价管理,有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今年来,股权直投在投项目9个,实缴总额1.17亿元,分红1687.03万元,带动第三方资本方实缴51.65亿;紧抓工程项目过程管理。及时修订完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管理办法制度,每月跟踪、统计、通报集团年度投资项目进展情况、投资完成情况及项目“两算”执行情况,有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;深抓合同管理。聘请常年法律顾问,推进合同标准化建设,有效提升合规治企水平;细抓案件包保管理。以“积案化解 法治惠企”专项行动为契机,细分案件类型,压实清收责任,靶向制定清收措施。今年来,清收回款4991万元,实质性化解案件成效明显。

向监督要效益,“有形覆盖”变“有效覆盖”坚持应审尽审、凡审必严的原则,围绕“三个聚焦”,全面强化审计监督职能,推动审计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。聚焦重点领域,加大内部审计力度。对1000万以上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结算复审及预算审核,2024年完成重点项目内审5个,送审金额4亿元,审减1207万元,综合审减率3%,有效减少工程项目资金损失浪费;聚焦全面覆盖,拓宽内部审计广度。对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全覆盖抽查,以复审抽查率不低于30%的原则进行结算复审,规范对零星项目的工程管理;聚焦工作合力,挖掘内部审计深度。审计、纪检、项目管理部门组建专班,对子公司单个项目的招投标情况开展联合监督检查,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督查审计建议并跟踪督导,督促建立整改长效机制,防止问题反弹回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