薪酬改革持续发力,咸宁市属国企升级“活力引擎”打破“大锅饭”,干得好才能拿得多!
(通讯员/周炜 记者/柯文翔)
近日,咸宁市政府国资委实施的市属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频频“出招”,一系列深化工资决定机制和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措施落地,旨在用更科学、更公平的“标尺”,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员工活力。
制度“出新招”,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
过去,“大锅饭”式的薪酬难以有效激发积极性。为此,一套全新的国企薪酬管理体系应运而生。
考核更“硬核”:新修订的《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》设置了八个考核档位,指标量化、奖惩分明,企业前进的每一步都能得到量化。
总额更“规范”:印发规范出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通知,指导企业做好全流程预算管理,让每一分人工成本都花在刀刃上。
福利更“长远”:企业年金与薪酬福利体系全面打通,意味着员工的“金色晚年”不仅看资历,更与企业效益和个人贡献紧密挂钩。
这套组合拳,让薪酬体系变得更科学,激励作用更强,职工的干劲更足,对企业的归属感更强。
管理“精准化”,告别“千人一面”
国企类型多样,怎能用同一套模式管理?改革推出了 “分类管理”与“分级考核”两大法宝。
企业分类:根据功能和业务特点,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类别,联动不同的效益效率指标,实行差异化的薪酬管理。
人员分层:建立三级考核体系,从集团负责人到子企业经理,再到全体职工,人人肩上有指标。
集团负责人实施年度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,二级企业负责人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企业职工实行季考核、年考核,考核结果直接挂钩薪酬。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实行“末等调整”和“不胜任退出”,考核与薪酬的联动机制被彻底激活,真正实现“能者上、优者奖、庸者下、劣者汰”。
监督“透明化”,收入分配“阳光下运行”
薪酬分配是否公平公正,是全体员工关注的焦点。改革从内外两方面强化监督,给收入分配装上了“探头”。
内部监督:通过开展专项检查、组织企业实施内部审计,分析人员工资结构、定期公开薪酬信息,让分配流程内部透明化。
外部联动:国资与人社、财政、审计、纪检等多部门形成监管合力,对薪酬分配方案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,确保薪酬分配结果合规公正。
实施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内外部监督,可以有效防范薪酬管理风险,维护国有企业人员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,让大家的每一分钱拿得明白、拿得放心。
亮点直击:实现“三个全员”全覆盖
改革最引人注目的,是实现了“三个全员”的全面覆盖,标志着市场化机制全部运转。
全员聘用:1856名员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,劳务派遣人员大幅压减,市场化退出机制成为常态。
全员绩效:考核覆盖每一位职工,绩效结果直接决定收入。负责人考核档次从4档增至8档,激励力度空前。
全员年金:两大集团的企业年金方案已备案,职工均可享受这一长效福利,与企业共同成长、共享成果。
以改革促活力,向管理要效益。此次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,不仅是机制的变革,更是理念的升级。它正驱动咸宁市属国有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,未来值得期待!



